|
知道吗?中国江南最大的理窟在尤溪。
尤溪很有文化的村,叫作桂峰村。
桂峰村位于尤溪县洋中镇,出过3名进士,11名举人,76名贡生,412名秀才,子子孙孙崇文尚学,经史传家,有学者谓之:“厝厝均有文化,满街都是历史”。
这样的桂峰,你去过了吗?
宽敞大气的水泥公路从京福高速把游人接来,去往桂峰,沿途飘扬的“桂峰”旗帜,让人恍如去参加武林大会。
其实也难怪,2003获评省历史文化名村,2007年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,云雾萦绕,山清水秀,气候宜人,得当的营销宣传、浓厚的文化底蕴,这些都给了桂峰良好的口碑。
桂峰的古村落旅游有本村人做导游,村民质朴大方,看到游客不扭捏,会热情的介绍村里的景点,甚至面对镜头也不会闪躲羞涩。
在村头看到3家饭庄。在旅游旺季,店常常会爆满,短短几个小时店里的桌椅就能来去上百桌的顾客。
桂峰依山而建,房舍层层叠叠,错落有致,不会让人一眼看尽,觉得索然无味。村里许多小巷曲径通幽,不去走走,永远不知道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光景。有时,你觉得小径曲折蜿蜒至此,一定再无去处,不如早回,不想抬头就是一片开阔的院落;有时你觉得眼前有花草有田地,必然是一条通途,恐怕转个弯就上了条一人可过的栈道。村里还设有观景台,能把全村的古桥、古巷、古民居、古祠堂、古石碑尽收眼底。
明清时期建筑“小布达拉宫”。耗时10年,花费折合人民币1000万的白银建造。
历史上,尤溪到福州的官道从桂峰经过,过往旅客在这里歇脚。
桂峰处处是风景。在村头,有小桥流水人家,有青翠飘香的桂花树,还有“印桥皓月”:在石桥周边种有四株金桂、两株紫荆,桂花树头的石墩砌成圆形、半圆形、长方形、方形状,称为日、月、书、印,象征着美景如日月一样永恒,寓意财富、权力源自于知识。
村头另一座石桥被村民称为人生桥,桥的两端各有一面石碑,古时,孩童的新生和老者的离世被分别刻录其上,桥寓意着人的一生。桥栏上刻有方、圆图案,教导村民为人处事无规矩不成方圆。直到今天,村里的老人过世,讣告还会贴在这里的石碑上。
村里还有一座功名桥和人生桥相对应,桥下有一块石头酷似乌龟的脑袋,两桥相互呼应,寓意就是为人处事要遵纪守法,博取功名要独占鳌头。
桥下的石头像乌龟的脑袋,寓意考取功名要独占鳌头。
这样的教诲和期望在村中随处可见,其实遵循的就是桂峰村“耕读传家,经史名世”的祖训。宋朝书法家蔡襄的九世孙蔡长760多年前来到这里定居、繁衍,其子孙崇文尚学,历代儒风不衰。据记载,桂峰明清两代诞生了进士3名,贡生76名,举人11名,秀才412名,现今遗留有明清时期的玉泉书斋、泮月书斋和后门山书斋等。
先贤为当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,也传下了崇文尚学的精神财富。解放以后,桂峰村考取中专以上的就有数百人。其中大学生107人,硕士7人,教授、工程师多人。
蔡氏宗祠是桂峰村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之一,在这里除了可以感受到桂峰村民祭祀尊奉先祖的庄重,同样也能看出桂峰村民对自己家乡文风盛行,人才辈 出的骄傲:宗祠大门、堂上都挂着许多“父子翰林”、“兄弟举人”、“进士”、“着存”的匾额,甚至还有后来加上的“兄妹硕士”。
桂峰村现在留存有39座明清时期古建筑,每一座都有松鹤延龄、麒麟送子等吉祥寓意的石雕和木雕,屋檐上还有当年所作的精美壁画,现在去看仍然清晰可见、生动活泼。走进庭院,可以感受到当年屋主人的才情和雅兴。
石狮厝的门联引人瞩目:“三谏风高勋业在苏黄以上,九峰派衍渊源从朱李而来。”背额书“紫气东来”大意是蔡襄的成就不在苏东坡和黄庭坚之下;蔡元定的学问源自于朱熹、李侗。字里行间难掩自信和豪情,也表现了主人立志秉承先祖的立身处世之道。
石狮厝的门联引人瞩目:“三谏风高勋业在苏黄以上,九峰派衍渊源从朱李而来。”
有文化、有故事、有美景,这样的桂峰你值得一看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