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汤泉村的温泉在全县境内流量最大、水温最高,热气蒸腾的泉水喷涌而出,形状不一的公共澡堂依地势而建,村民们不仅可以浸泡温泉,洗掉一 身劳碌与疲惫,而且可以直接利用温泉宰杀牲畜。更让人称奇的还有一冷一热两孔温泉并存,在寒冷的冬天,整个村庄云蒸霞尉,宛若人间仙界。
大田太华汤泉传奇——汤泉人“汤”的情结与生活故事
温泉水润泽了汤泉人的生活,也孕育了这里淳朴的民风。由林树泽、王永庆先生捐建的汤泉小学,是全县唯一保留的一所村级小学。全村3000多人,共有41个姓氏,但村中一块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菜地,每家各分一小块,几代人轮番耕种,大家和睦相处。
村民们引以为豪的不仅是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,翻开珍藏的族谱,发黄的扉页上还记载了这个古老村庄不平凡的一幕幕:这里曾出过尚书,修建有多座的土楼。如今,“得所堡”的牌匾已散落在尘土中,尚书第也只剩下断壁残垣,只有参天的古木无声地见证了这一切。
汤泉,还是一块红色热土。这里曾是革命老区据点村,中共闽中工委直属区委所在地。从1941年至1945年,短短5年时间里,汤泉村有7位革命烈士为了抗 日救亡和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;从1937年至1949年间,有43位老地下党员、老游击队员、老交通员、老接头户,加入了革命的洪流。汤泉村人 口总数不到全县的百分之一,而村里的革命烈士和“五老人员”所占比例,却分别达到大田县解放前牺牲的革命烈士和全县“五老人员”总数的百分之十。
战斗兵营、秘密据点……在陈郁生老人的指点下,我们在村中一处处古建筑前驻足,一边仔细翻阅精装本《红色星火——汤泉革命斗争史迹》,透过那一段掩埋在历史尘烟中的往事,可以清晰而又强烈地感受到血雨腥风下,这些革命志士的热血情怀。
进入汤泉村时,与村口“汤泉”(革命老区)村牌一样醒目的,还有温泉浴的广告招牌。村民们使用温泉水,而且修建澡池,接待四方宾客,开发热带鱼养殖业。
温泉开发还带动了汤泉村相关产业的发展。“汤泉米糕”远近闻名,造型独特的洗衣台畅销四方,村中各式广告牌林立,村民收入增加,许多人家建起了新楼房。
汤泉,在续写时代的传奇!
|
|